东莞海洋经济总值力争四年后达1110亿元
新闻来源:东莞阳光网发布时间:2016-09-26
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发布《东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值力争达到1110亿元左右,海洋经济占全市GDP比重13%左右。
《意见稿》透露,“十三五”期间,东莞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为中心,形成海洋综合开发新格局,基本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将东莞打造成国家海洋战略实践先行区、珠三角海洋生态文明示范点、珠江口东岸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202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值力争达到11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8%左右,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为3:42:55,海洋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3%左右。全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托东莞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业改造升级,构建现代海洋交通运输业,创新发展东莞独特的“红与蓝”海洋旅游业,形成以上述海洋产业为主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健全海陆联动的海洋污染治理机制和海域使用生态补偿机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海洋功能区水质监测覆盖率达100%;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河流陆源主要污染物入海量比2015年减少5%以上,氨氮、无机氮和磷酸盐排放超标率进一步降低;近岸海域生物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得到保护。
此外,海洋保护区用海保有量不少于600公顷,保留区面积不少于3800公顷,大陆自然岸线不少于5公里,完成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6公里。加快美丽港湾建设,扩大全市公益亲海平台的影响力,加强海湾航道清淤。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提高,陆海一体化发展与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海洋调查与测绘能力明显改善,形成科学化、立体化、现代化的海洋管理新格局。
《意见稿》将全市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纳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着重阐述粤港澳经济圈、深莞惠汕尾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等相关内容,对于发挥珠三角海洋经济的组合优势和集群效应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东莞将立足发挥海洋资源整体优势,建设麻涌、沙田、虎门和长安四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加快推进长安新区重点区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