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胜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会员登录     中文版   ENGLISH

渔业新闻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渔业新闻

“检管分离”开辟渔船技术服务新空间

新闻来源:捷胜海洋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7-06-16

       自5月开始,我国近海渔业进入了一年一度的“休渔期”,迎来了渔船修造较为集中的阶段。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包括审图、建造、营运等各环节的渔船检验管理出现了变化,即试行技术检验与监督管理相分离。业内人士表示,这将为渔船装备检验开辟出市场化的新空间。

       检验市场化大势已定

       渔船检验的“检管分离”,是一种以市场资源为支撑、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方式的新型监督管理机制。在这一管理模式下,技术性强的检验业务由社会化、市场化的第三方专业检验机构承担,法定船检机构则强化其检验质量监管和行政管理职能,如签发安全证书、对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抽查等。这与我国渔船领域长期实施的“检管合一”机制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一新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渔船检验“船多人少”的矛盾。据了解,我国渔船检验力量严重不足,加之缺乏激励机制,致使队伍不稳、人员专业技能不高、难以满足严格检验要求等。同时,“检管合一”的工作机制也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2015年全国渔业船舶检验工作会议中就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渔船检验工作要探索试行技术检验与监督管理分离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化检验。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在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将加快推进检管分离工作机制的探索,发布《渔业船舶检验社会组织体系建设规划》,制定注册验船师事务所设立、评价及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第三方专业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和人员条件要求。

       加强图纸技术评审服务

       在船检局的统一部署下,山东、浙江、广东、海南等地进行了“检管分离”改革。图纸技术评审与行政审批相分离,是渔船检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如《山东省渔业船舶检验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就明确,由法定船检机构以外的技术支撑力量负责渔船和船用产品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的评审工作。

       “检管分离”为发展渔船技术评审服务业带来了机遇。2016年8月,中国渔船技术委员会召开渔船检验管理工作委员会会议,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介绍了广东省渔船审图中心筹建的情况。在有实力的设计院所看来,承担技术评审工作不仅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能为开展延伸服务创造条件。例如,可以利用审图平台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发展渔船设计建造总承包业务。

       不过,要成为合格的第三方,需要迈过相应的门槛。目前,试点地区渔船检验管理机构对技术支撑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均作了严格的限定。此外,第三方服务还将被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如出现技术错误,可能取消审图人员资格,扣减审图费用,甚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营运和新建渔船是“检管分离”改革的主要领域。广东省开展了营运渔船检验方面的改革试点工作。在营运渔船检验方面,广东省渔船检验管理机构鼓励由政府购买服务,并支付渔船修造技术服务费。而第三方主要为渔船提供检修、检查、检测、试验等技术服务,并对出具的渔船质量证明书负责。船舶所有人以自愿为原则选择按“检管分离”模式或传统模式申报检验。试点范围是在汕尾市、东莞市、江门市新会区、阳江市阳东区申请营运检验的国内海洋渔业船舶,试点工作将于2018年8月完成。

       山东省的试点集中在新建渔船检测方面,试点方案内容是选取不少于4艘船长不小于45米的新建海洋渔业船舶,进行建造渔船技术状况检测评价试点,由在招投标中中标的单位负责建造渔船检测并出具检测评价报告,作为渔船检验管理机构签发有关证书的依据。

       我国渔船建造和营运检验方面的创新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3月,8家渔船修造企业经评审后被公布为广东省首批参与“检管分离”改革试点的企业,今后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试点工作。5月4日,浙江省渔船交易中心在温岭举行了渔船检验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第三方检验机构启动了今年温岭地区渔船检验工作。山东省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则已近尾声,形成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