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胜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会员登录     中文版   ENGLISH

渔业新闻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渔业新闻

海洋新材料,为何宁波成为了风口地?

新闻来源:捷胜海洋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3-27

       宁波,简称“甬”,自古就是一座商埠名城,是一座连接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成为了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宁波先进的制造业、繁荣的对外贸易、发达的民营经济……使宁波成为长三角南翼一颗璀璨的明珠。

       2017年,宁波成功入围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18年,宁波入选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宁波海洋经济产业即将迎来腾飞!

2019年4月25-26日  

中国·宁波

01一带一路的重要契机

国家战略布局

       宁波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眼之一,“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习总书记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首先提到宁波,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古港和“活化石”之一。去年9月份,省政府批复宁波作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要求宁波勇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努力建成“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国务院2011年2月底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宁波位于我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T”字形交汇处,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在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科技贡献率达80%左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0%左右。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浙江大湾区建设

       去年,浙江发改委公开了正在谋划中的浙江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建设原则与空间布局等内容。规划指出环杭州湾经济区将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而围绕环杭州湾经济区建设,未来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的空间格局。

 

       其中,“一港”是指高水平地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两极”是指增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环杭州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三廊”是指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四新区”是着力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将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区。

02港口经济的产业优势

       在全国范围内,宁波海洋经济产业齐全、临港工业特色鲜明,形成石化、钢铁、能源、车船装备、造纸、装备制造六大产业12大门类,具有每年3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400万吨钢铁、200万吨不锈钢、250万载重吨造船、150万吨白纸板、15万辆汽车的产能,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宁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管辖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562公里,拥有港口区位、海岛岸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海洋旅游五大基础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独特的港口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7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704.56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4.44%,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1422.27亿元,其海洋经济总量在浙江省各地市中居于领先水平。近年来,宁波在不断培育海洋经济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以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转杯为主导。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对宁波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贡献,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东方电缆 打造高端海工企业

       1998年,东方电缆正式成立,是一家传统电缆生产企业。直到2005年,东方电缆开始研发海底电缆。那时候国内只有两家海底电缆生产企业,而且都是生产35千伏以下的海底电缆。

       2007年,刚刚涉足海底电缆的东方电缆,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生产出国内第一条110千伏高压海底电缆。从那以后,直到2013年,公司生产的110千伏海底电缆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都达到了90%。东方电缆在110千伏海底电缆研发领域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赢得了国内市场。2010年,东方电缆生产出国内第一条220千伏光电复合海底电缆。从此,中国企业在海底电缆高端领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捷胜海洋装备 跨越式的发展

       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的捷胜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海洋装备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产业涉及渔业捕捞装备、海洋科考装备、海事海工装备及玻璃钢船舶技术与装备等。经过十几年发展,捷胜公司已建成海洋船舶装备、渔业捕捞装备、海洋养殖装备、海洋工程装备4大产业基地,成为宁波海洋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

       十几年的时间,从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捕捞装备,捷胜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不断改进相关技术,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渔业捕捞装备“国产化”之路,与国外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至今,捷胜公司已获得35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1项,参与起草了9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

03未来产业的科教布局

中科院海洋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聚焦海洋新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及高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以国家海洋战略和区域海洋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致力于海洋新材料的基础研究、工艺技术集成和工程化应用,研究材料和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加速推进以解决电化学耦合腐蚀、生物污损、力学-化学交互磨损等三类重大海洋材料损伤和防护的机理和技术为核心的协同能力,逐步完善海洋新材料设计制备新思路、耦合损失新机理和海洋新材料创新体系,成为海洋新材料向产业化转化和国防应用的桥梁和纽带,将实验室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水平实验室。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9月由教育部批准建设,建设投入2000万元。实验室从浙江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国内外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趋势,依托宁波大学现有的学科基础和优势,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水产品高值化、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海水养殖生物优良种苗的繁育和种质保存、海洋环境保护与生物修复为主要研究内容。实验室经过两年的建设于2008年2月正式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并正式向社会开放运行。

宁波海洋研究院

       宁波海洋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10月,地处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岛)。由宁波市政府出资设立,国家海洋局全力支持建设,委托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以宁波大学为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为研究院提供支持。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首任院长由浙江海洋大学校长严小军研究员担任。现任院长由宁波大学副校长徐铁峰教授担任。主要工作职责是:为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前瞻规划与评估;建立海洋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海洋大数据、样本技术咨询与服务;开展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应用型科技研发;遴选海洋科技成果进行中试、应用和推广,创办科技型公司;建设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涉海学科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培养;承接海洋与渔业系统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任务;普及海洋意识教育;提供海洋文化公共服务。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

       近日,杭州湾新区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正式签订了共建宁波杭州湾研究院协议书,共同将其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工程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的国家“双创”基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杭州湾研究院占地约300亩,总投入约15亿元,计划于2018年底前正式挂牌,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研究领域筹建8-10个工程化创新平台,分二期建设,计划集聚高水平科研人员500人,建设至少2-3个省级以上和2个行业龙头企业牵引的创新平台,实现中试技术及产业化项目15个以上,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04海洋防腐新材料的未来空间广阔

       数据显示,海洋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沿海12省、区、市的陆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仅14%,GDP却占全国的60%。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设施防腐已成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海洋涂料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被人们看好。

       2010年,我国造船量首次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造箱量则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稳居世界第一,目前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95%。由于船舶涂料占到全部海洋涂料需求量的90%以上,随着造船量跃居首位,我国已成为世界海洋涂料使用量第一的国家。

       我国海洋涂料产品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海洋涂料的需求量年均增速超过20%。除了船舶和集装箱外,作为海洋开发基础设施的跨海大桥在不断新建,这些海洋基础设施都需要有较长的防腐年限,这将为海洋防腐涂料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比如已经建成的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及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拟建的大连跨海大桥、长岛蓬莱跨海大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