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海工装备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与产品 >> 海事海工装备

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作业介绍

金枪鱼延绳钓是悬浮于大洋表层,随风漂移,钓捕个体较大的金枪鱼的一种有效渔具。其捕鱼原理是:从船上放出一根干线(120~150Km)于海中,有一定数量的支线和浮子以一定间距系在干线上,借助浮子的浮力使支线(一端带有鱼饵)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用鱼饵(或拟饵)诱引金枪鱼上钩,从而达到捕捞的目的。其结构主要由干线、支线、浮子绳、浮子、钓钩、无线电浮标等组成。

金枪鱼延绳钓作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该作业渔船较大,一般船长大于50m,注册总吨位在350总吨以上,主机功率为735Kw以上,船上速冻设备的制冷能力可达—55℃以下。另一类是小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该作业渔船较小,一般船长在30m以下,注册总吨位在50~120总吨之间,有的船体采用玻璃钢材料,船上有冷藏保温设备,无超低温速冻机。这类作业一般都在近海或沿岸海域。目前,太平洋岛国、大西洋、印度洋沿海国家大多发展小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相应投资较低,收效较快。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钓机设备主要包括投绳机、投绳指示仪、起绳机、传送带、盘绳机、支线机等;大多数小型延绳钓渔船具有一台单丝投绳机、投绳指示仪和一个干线滚筒。

金枪鱼延绳钓船配有以下必要的助渔导航仪器。自动舵、全球定位系统GPS、航迹仪、单边带(SSB)、雷达、航警电传(NAVTEX)、自动测向仪以及探测金枪鱼或其他饵料用的彩色探鱼仪(双频);有条件的话或需要用于科学研究的还应配备:温盐深仪(STD)、海流计(多层)、海象仪、微型温度深度计(TDR,测定钓钩的深度)。

一、作业渔场及环境因子

(一)作业渔场

探索和掌握中心渔场是决定渔获量高低、生产丰欠的最主要因素。由于金枪鱼属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其作业渔场的变化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因年间季节的不同,洋区各海区的气象,水文要素和渔场环境也发生不同的变化,金枪鱼为了寻求适应的环境条件,或者由于金枪鱼生理变化的需要,必须作相应的洄游。因此,因季节而形成的渔场比较明显,渔场变动亦比较大。选择渔场时,洋区水下地貌状态复杂的海区,如水下隆起的海岭、山脉、下凹海沟、高低悬殊的地势、水深差异较大及等深线边缘水域,都是钓捕作业获得高产的渔场。

(二)环境因子

影响金枪鱼渔场形成的环境因子有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生物因子有海豚、上层鱼类、浮游生物等;非生物因子有海流、水温、盐度、含氧量等。

1.生物因子

(1)海豚

海豚经常出没的地方,黄鳍金枪鱼一定较多,但在此处放钩时,上钩的金枪鱼容易被海豚偷食。

(2)浮游生物

有关调查表明海中有两层浮游生物层,海水表层及水深250~500m处各一层。深层浮游生物在日落时上浮,与表层浮游生物合为一层很厚的浮游生物层,而早上日出时又逐渐潜到原来的层面,这种上浮及下潜运动持续时间约为40min。而浮游生物是蓝圆鲹等中上层鱼类的主要食物,这些小鱼又是金枪鱼的主要觅食对象。所以这段时间就成为金枪鱼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段。而晚上金枪鱼群随浮游生物上浮,觅食吞吃浮游生物等小鱼,也是捕鱼的好时机。特别是月光夜,浮游生物层更厚,水下清晰度更高,更易于金枪鱼上钩。

可以看出海洋浮游生物层的深浅是影响金枪鱼索饵洄游时所处深度的因素之一,而延绳钓捕捞以此决定钓钩深度和作业时间。

实践也表明,浮游生物垂直移动时为金枪鱼摄食的最佳时机,而浮游生物垂直移动的二个时间段为日出前1小时至日出后3小时(下沉),日落前1小时至日落后2小时(上浮)。而这个时间段为金枪鱼摄食的最佳时机,尤其是日出前后。因此,放钩作业时间应根据海洋生物活动习性而定。

2.非生物因子

(1) 海流

金枪鱼类的分布、洄游范围与海流体系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海流体系中,其分布中心也不同。在各海流系中形成性质不同的金枪鱼类生活圈,即性质相异的渔场。在同一海流内,渔场性质受海底地形影响而略有变化,但在相当范围内,并无不连续层的存在。海洋中的主要海流为东西向,故各大洋中比较均匀的金枪鱼渔场大体均呈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较狭,其范围也大致与各海流间的潮界相吻合。金枪鱼类在同一海流系内洄游,在海流流速较弱情况时,洄游速度缓慢,较易追踪。海流流速较强时,其洄游速度相对较大,不易追踪。金枪鱼类在不同海流系间的转换性洄游,规模较大,速度较高,鱼群追踪也较困难。

金枪鱼类随成长过程的生态变化,其栖息的海流系也有变化,虽属同类金枪鱼,亦因鱼龄不同而生活环境不同。金枪鱼的洄游可分两种形态:一是在同一海流系内,局部性洄游多属同一生态洄游,但亦有生态不同群体。在此种情况下,其洄游受海流消长所支配。二是在不同海流系间的转换性洄游,起因于鱼体生态变化上的需要,进而促使鱼群开始自动积极地洄游。在金枪鱼类产卵洄游海域,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变迁。金枪鱼类在适宜水域产卵期间,如不是海况发生突变,其洄游速度很慢,几近滞留状态,一般为期10~20日。

金枪鱼渔场季节性变化显著,在赤道水域亦然。各不同海流系金枪鱼洄游的渔场位置、渔期近似连续,故赤道海域可终年进行捕捞作业。在渔场迁移期间,鱼群分布密度变化很大。高纬度渔场,鱼群密度受季节变化所支配,渔场季节性变化明显,位置变化复杂,渔船连续作业较困难。

在不同海流系间的洄游转换时期,各金枪鱼类虽稍有出入,但大致与海流的变化相同,推定在每年的3月和9月各有一次转换期,因3月与9月为季节及海流转换期,各海流系性质也随之变化,所以金枪鱼分布状况,大致可以分为夏季型与冬季型两种,其分布形状依每年海流转换状况,气象变化状态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在印度洋,长鳍金枪鱼在南信风海流中形成稠密鱼群。尤其是黄鳍金枪鱼在北半球的夏季聚集在信风之间的逆流系中以及南信风海流和季风流之间的水域。在这些水域没有长鳍金枪鱼。马苏金枪鱼栖息在西风流系中。大眼金枪鱼则栖息在南信风流的边缘水域中。各种流系、各纬度上金枪鱼渔获率的分布如表1。

从表1可看出,在北纬15°~10°和南纬5°~10°海区中,金枪鱼类的聚集较少。其分布情况可作如下解释:上述海区与广阔的气旋环流的位置相符合,其中央部分深度增加,营养盐丰富。在这些水域浮游植物丰富,但浮游动物尚未大量繁殖,即金枪鱼饵料捕食的对象。所以在环流中央区金枪鱼聚集少。金枪鱼一般在气旋和反气旋的环流间生产力高的水域集群。这些水域在上升流和下降流之间,其特征是海洋学指标水平梯度值大。

大西洋的海流分布及部分作业渔场见图6—18。海流变化大或在海流交汇处,浮游生物及小鱼多,是金枪鱼索饵的渔场。海流方向和流速对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观察、了解和掌握海流方向与流速,有利于跟踪追捕鱼群,提高渔获量。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发现聚群索饵的金枪鱼有顺流漂游、逆流追吞索饵的规律与习性。海流方向稳定、流速平稳,即流速在0.5~1.5节时,金枪鱼聚群索饵的中心位置变化不大,鱼群一般每天顺流漂游10n mile左右;流向稳定,流速在1.5~2.0节时,跟踪追捕鱼群比较困难。表1 各种流系、各纬度上金枪鱼渔获率的分布情况

  纬度

优势种类

渔获率(%)

海流系

15~10°N

箭鱼、大眼金枪鱼

1.7

阿拉伯海巨大的反气旋环流

10~5°N

大眼金枪鱼、箭鱼、黄鳍金枪鱼

2.9

索马里海流分支、索马里沿岸反气旋环流,季风流北支

5~0°N

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箭鱼

2.5

索马里海流,索马里沿岸反气旋环流,季风流中央分支

0~5°S

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

2.8

信风间的逆流,季风流南支

5~10°S

黄鳍金枪鱼

1.9

信风间的逆流与南信风流之间的辐散线

10~15°S

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

3.3

南信风流

1.北赤道流 2.赤道逆流 3.南赤道洋流 4.本哥拉海流 5.几内亚洋流 6.巴西洋流 7.加那利洋流

图6—19 大西洋部分海流的分布及部分作业渔场

太平洋亚热带海洋锋是箭鱼富集的区域。所谓海洋锋是指海洋中物理、化学、生物、运动学特征等参数的梯度明显增大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水平混合带。海洋锋的一般标志为海面温度剧变,海水颜色不同,波浪特性变化,碎片聚集,形成海雾等,可通过目测或仪器观测发现。海洋锋是北方密度大、生产力高的副极地冷水与南方密度小、生产力低的亚热带暖水交汇的边界。受洋流驱动锋线蜿蜒曲折,密度大、生产力高的副极地冷水集中,下沉到密度小的副热带暖水下面。此下沉区能繁殖高密度的浮游动物,并能保持其垂直位置,浮游动物以下沉的浮游植物为食,小鱼集体觅食浮游动物,鱿鱼吃小鱼,箭鱼又吃鱿鱼。沿锋线的弯曲处渔获率高。1994年前六个月中多达90%的箭鱼都是在沿锋线的渔场捕获的。巡航研究和过去几年测量数据表明这条海洋锋在1994年有所减弱,在1997年又向南转移200km。这些变动可用于解释所观察到的渔获量和渔获率的年际变化。

此外,作业钓具的投放方向与海流的流向要保持相应的角度。放钩时应选择与海流计上显示的最深层(约100m水深)流流向相垂直的航向放钩,并使左舷受流,这样有利于支线的下沉。因为表层与中层的流向与最深层流可能不一致。而钓钩深度一般处于110~310m水层。金枪鱼又为逆流摄食,栖息的水深一般也为此水层。这样鱼群看到的鱼饵最多,可提高上钩率。相对流速、流向夹角和渔况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相对流速、流向夹角与渔况之间的关系

相对流速

相对潮流流向夹角(度)

渔况

1kn以内

     0~30

良好

1~1.5kn

      30~90

一般

1.5~3kn

     120~180

(2)水温

水温是判断渔场的重要参数,通过观测水温,判断温跃层(所谓温跃层是指水温在垂直方向上出现急剧变化的水层,浅海:温跃层强度达到0.2℃/m;深海:温跃层强度达到0.05℃/m)的深度,金枪鱼大部分时间停留在表层以下的深水处,知道温跃层的深度,就可估算金枪鱼的栖息深度。金枪鱼对水温的变化较敏感,水温急变捕食活动停止,周围水温略有变化,鱼就很快地移动,应转换渔场。海水上升时比下降时上钩率要高,流速较快的地方水温较高。高潮之前比高潮之后渔获要好,故变潮后也应转换渔场。

在整个温跃层可钓到黄鳍金枪鱼,但80%的大眼金枪鱼是在温跃层下半层才可钓到。适于捕捞大眼金枪鱼的水温在太平洋是10~15℃,在印度洋主要是10~18℃。有的认为,黄鳍金枪鱼主要在中间混合层和温跃层游动。长鳍金枪鱼所在海区是在中间层上方,白天分布于温跃层上方,夜间上升至较高层。在温跃层下方和较冷水域是大眼金枪鱼的生境,大眼金枪鱼喜在周围水温12℃栖息,但较佳渔获水温在11℃和26℃之间。利用好金枪鱼生活环境条件的资料(见表3),在作业时可以有选择地捕捞所需品种。用STD仪测温跃层,根据温跃层的垂直分布,控制钓钩深度,使它调节到金枪鱼的游泳水层。

(3)盐度

盐度既影响着金枪鱼类的分布范围,又影响着它的分布数量。已查明,鲣鱼及其幼鱼生活在盐度小于33的表层,而此处表层以下水域的盐度经常极大。在南中国海,黄鳍金枪鱼被捕获时的表层盐度为33.04~34.08,75米深层为33.87~34.56。在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密度最高的水层为240~269.9m,活动较频繁的水层为240~329.9m;密度最高的水温段为12.00 ~ 12.99℃,活动较频繁的水温段为10.00 ~12.99℃;密度最高的盐度段为35.20~35.29,活动较频繁的盐度段为35.00~35.29。黄鳍金枪鱼密度最高的水层为150~179.9m,活动较频繁的水层为120~209.9m;密度最高的水温段为12.00~12.99℃,活动较频繁的水温段为12.00~14.99℃;密度最高的盐度段为35.60~35.69,活动较频繁的盐度为35.40~35.69。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温盐深仪测定温度、盐度随深度变化的数据,查出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温段、盐度段的所在水深,把钓钩设置在这一水深,提高上钩率。

(4)含氧量

含氧量的高低还取决于深水海流的流速与方向、被捕食物、生物的存在和密度以及月相等。索马里渔场中部,含氧量最小的近表层是在水深150~160m处,而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则在该水层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密集鱼群,金枪鱼垂直分布与含氧量的这种关系很可能是通过饵料分别表现出来的。因为含氧量最小的近表层不适宜金枪鱼饵料对象的聚集条件。而金枪鱼出现的最大的水层,同时也是最积极索饵的水层。

(5)光条件

箭鱼在水中最易发现的光是绿光和红光。光能在鱼觅食时产生一定的吸引作用。渔获率与月相有关,当月亮升起时渔获率升高,随后,鱼的索饵深度越来越深。满月时渔获率急剧下降,而月亏时渔获率又开始上升。接近新月时渔获率达到最高,且钓线也较浅。这可能水中饵料生物对光的反应---避光、趋光引起了箭鱼深度变动及渔获量变化,其原因目前还不明。

表3 主要金枪鱼生活环境条件

种类

主要分布区域

适温情况

适盐

活动水层

饵料成分

鲣鱼

三大洋的低、

中纬度

暖水性,15~

30℃

<33

近表层(0~40m,可达100m)

沙丁鱼、翼足类软体动物、乌贼、小型甲壳类

黄鳍金枪鱼

三大洋的低

纬度为主

暖水性,18~

31℃

33.04~34.08

近表层(0~100m,可达150m)

食性广,鱿鱼和大型甲壳类

长鳍金枪鱼

三大洋中、低纬度(南北纬10°间表层不分布)、地中海

暖水性,适温范围14~32℃,在14~25℃间渔获量较多

35左右

表中层(0~380m,0~20m鱼群最密集)

沙丁鱼、鳀 鱼为主以及甲壳类

大眼金枪鱼

三大洋低、中纬度

暖水性,13~29℃

34~35.5

表中层(0~250m,可达300m)

杂食性,小鱼、鱿鱼、甲壳类

蓝鳍金枪鱼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的中纬度海区,地中海

广温性,5~29℃,以10~20℃为最适温,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性

 

 

-----

近表层(0~100m,冬季可达150m,春夏可入浅海

鲱鱼、沙丁鱼、鳀鱼、小鲐鱼、鱿鱼、甲壳类

马苏金枪鱼

三大洋的南纬30~50°间

栖息水温14~21℃,在18~20℃时形成稠密大群

 

 -----

视水温状况而变,一般可达水深150m

鳀 鱼、竹筴鱼、乌贼、磷虾

二、金枪鱼延绳钓的结构与装配

现以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为例,介绍金枪鱼延绳钓的结构与装配。延绳钓干线材料大多采用尼龙复丝,支线材料通常采用尼龙单丝,由于尼龙单丝重量轻、水阻力小及能见度低,所以有助于提高目标鱼种的渔获率。另外,尼龙复丝干线和尼龙单丝支线还具有作业成本低、渔获市场价高(因为渔获鲜度提高)、操作容易、劳动强度低和工作环境更安全等优点。其基本结构如下:

干线:直径5mm,总长130~150km,40#2×6尼龙复丝。

浮子绳:长35m,直径4.5 mm,一头套入塑料套管,套结与掐子(SNAP)相连。材料为:涤纶(比重1.38×103kg/m3,达得隆),与干绳相连处有铅块重250g。

支线:最上面为掐子(SNAP),套结与铅转环相连,铅转环型号为50#。支绳分为七段。

第一段为红色涤纶线,直径4.5mm,长1.5m,上端与50#铅转环接插。

第二段为包芯线,直径3.5mm,长3.0m。下面接“8”字型转环,两端套有3.5mm直径的钢丝套管,A型锁扣压紧。

第三段为250#尼龙单丝,直径2.8mm,长25m,BR锁扣压紧,下接3S“8”字型铅转环,上端套有2.8~3.8mm直径的维纶塑料套管。(另一种钓具:无第二段,第三段为250#尼龙单丝,长28m,其余一样。)

第四段为200#尼龙单丝,直径2.5mm,长12m,C锁扣压紧;下端套有2.8~3.8mm直径的维纶塑料套管,该套管长0.10m左右。通过套结和下面的包芯线连接。

第五段为包芯线,直径2.7mm,长4m,BR锁扣,上端套有2.8~3.8mm直径的维纶塑料套管,该套管长0.10m左右,往下与3S“8”字型转环相接。

第六段为130#尼龙单丝,直径:2.0mm,长6m,DE锁扣,上端与3S“8”字型转环相接,下端套有2.5~3.5 mm直径的维纶塑料套管。

第七段为29#钢丝,直径1.2 mm,长0.30m,型号为(3+9)12股钢丝,套有内径为1.6mm绿色保护套管,再用5#锁扣压紧。这种套管的材料属维纶树脂,适用范围25~26号7股钢丝,及29号12(3+9)股钢丝,钢丝下端套入4#钢丝套管,穿过钓钩的眼环后,用5#锁扣压紧。

最后钢丝连接1#有环圆形钓钩。

另一种钓具,则不用钢丝,钓钩直接与130#尼龙单丝相连,单丝上穿入淡绿色莹光橡皮管(2.3 5.2 50L)、铅质沉子(重12g)、DE 锁扣、钓钩圆环与尼龙单丝之间用U—DA型铝质反唇圈相连。

干线的分段长度、钓钩间距、支线和浮子绳长度及浮子间距的设计尺度是互相匹配的,其主要尺度与金枪鱼的生活习性、栖息水层相适应,不可能有特定和统一的尺度与规格。根据所在作业海域的生产实践,干线的分段长度以50m为宜,支线总长25~55m。浮子绳长22~40m,两个浮子间挂支线9~30根。浮子绳可根据金枪鱼洄游、栖息、索饵水层的变化和季节的变化而调整放长或放短。支线和干线、干线和浮子绳的连接,均用掐子连结,这样可随时装卸,便于钓具调整。其干线与支线、浮子绳与干线、支线各部分构件的连结,参考图1、2、3。

图1   干线与支线的连结图

图2 浮子绳与干线的连结图

图3 支线各构件的连结

三、金枪鱼延绳钓生产技术

(一)饵料选择

延绳钓的饵料:主要采用冷冻秋刀鱼、鲐鱼、沙丁鱼、鱿鱼等,所用的饵料视渔区而定。

(二)投绳

投绳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上钩率及渔获量的高低。一般黎明,即当地时间03:00~09:00投绳,平均航速4.63~5.65m/s,投绳4~6h;一般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投绳采用安装在船尾的投绳机,由船员在船尾投绳。投绳时渔具的展开形状及钓获的有关鱼种的深度见图4。

图4 投绳时渔具的展开形状及钓获的有关鱼种的深度

1、投绳前的准备工作

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昼夜连续作业,值班驾驶员在起绳结束前3小时,安排投绳组人员把一部分饵料从饵料舱中取出,进行解冻,然后休息。起绳结束后值班驾驶员叫醒船长,由船长指挥投绳。

(1)船长的准备工作

A 船长应确定当天的作业位置,若周围作业渔船较多,应互相通报当天的作业计划,以免在作业过程中两船、甚至几艘渔船的渔具纠缠,一方面发生纠缠的渔具不能有效地捕捞鱼群,另一方面还会损坏渔具,使得起绳速度降低,增加劳动强度,影响下次作业;

B 在到达作业位置前,船长提前15分钟叫醒投绳组船员,以便作好投绳的准备;

C 到达作业位置后,船长设置好航向和航速;

D 启动探鱼仪;

E 打开测向仪检查无线电浮标是否正常工作;

F 打开投绳指示仪;

G 在GPS上作好投绳开始位置的记号,打开GPS航迹测绘功能;

H 通知投绳组的船员投绳机的出绳速度、饵料的配备、两浮子间的支线数;

I 检查投绳机的出绳速度是否达到要求,然后命令开始投绳。

(2)投绳组人员的准备工作

A 在后甲板各就各位;

B 投绳时支线筐放在挂饵料人员的旁边;

C 饵料理出;

D 无线电浮标开关打开;

E 浮子准备好;

F 启动投绳机,根据船长命令调整好投绳机的出绳速度。

2、投绳

(1)船长的工作

A 船长应在驾驶台调整船速,注意投绳机的出绳速度,及时通知船员调整出绳速度;

B 启动雷达及VHF,密切注意周围其他作业渔船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航向;

C 在GPS上作好转向位置记号,并记录已投下的浮子号数,有利于起绳;

D 观察海面,前方是否出现海豚,一旦出现海豚,应及时采取措施;

E 投绳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一方面要避离他船,另一方面可及时处理投绳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2)船员的工作

A 听到船长发出开始投绳的命令后,把挂在干线一头的无线电浮标、浮子抛到船外,同时其他人员打开投绳机,以便干线从干线筒中放出;

B 按照船长的命令和投绳指示仪发出的声响信号正确投绳,使支线均布在干线上;

C 认真挑选质量较好的饵料、及时从饵料舱中取出饵料;

D 及时准备好支线、浮子、无线电浮标、浮标灯;

E 出现故障及时通知船长,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F 发生故障时,按照船长的命令及时处理。

3、投绳结束后

(1)船长

A 用测向仪检查最后投出的无线电浮标是否正常工作;

B 暂时不使用的助渔仪器关闭;

C 在GPS上记录投绳结束位置;

D 记录好航海日志;

E 叫醒值班驾驶人员安排有关工作(起绳位置、起绳开始时间等)。

(2)船员

A 整理有关的工具;

B 支线筐移到前甲板,以便起绳时装支线;

C 打扫全船的卫生。

4、饵料的钩挂部位

钓钩钩挂饵料的部位,不但影响到钓饵在水的形态,而且也影响到金枪鱼吞饵上钩的渔获量。 金枪鱼的摄食在快速游动中进行,吞食饵料急,95%的渔获被钩挂的部位都是在鱼的唇侧。挂钩部位从鱿鱼的头部漏斗中部钩入,再自胴体部下约10mm处钩出,使鱿鱼钓饵在水下相似于或接近游泳状态而诱惑金枪鱼捕食,更使金枪鱼吞食的同时,将钓钩一齐吞食到口内而被钩住。鲹、鲐鱼或秋刀鱼饵料挂钩部位,若是在鳃盖后从脊椎骨下两侧钩住,可以减少饵料在水下的脱钩现象,并使钓饵在水下酷似活鱼游动,会激发金枪鱼的食欲,诱其追吞抢食。

5、投绳时的常见事故处理

(1)干线缠绕在投绳机上

A 投绳人员及时关闭投绳机并通知船长停车;

B 投绳人员理清缠绕在投绳机上的干线;

C 船长停车并把舵切换到手操舵,然后右满舵,有时还要倒车,以便把船停住;

D 继续正常投绳。

(2)在投放时干线短了

A 投绳人员及时关闭投绳机并通知船长停车;

B 船长停车并把舵切换到手操舵,然后右满舵,掉头打捞刚投出的浮子;

C 投绳人员把干线的一头拉到前甲板,启动起绳机,把刚投出的浮子打捞上来,干线导入起绳机后,再放出浮子,绞起干线的另一头,再把干线的两头连接起来;

D 船长把船调整到原来的航向、航速;

E 船员回到后甲板按原来的方法继续投绳。

6、投绳时的注意事项

(1)投放干线的速度可通过投绳机来调节;

(2)投绳开始后,船员一定要按照投绳指示仪发出的声音信号投放出浮子和支线等;

(3)投放干线的长度按渔场、鱼群、船上劳动力等情况而确定;

(4)投绳过程中要求干线不纠缠,并保持良好的悬垂形状;

(5)投绳时航向与海流的交角尽量大,成直角即横流放最佳,保持右舷受流或受风,易使支线抛出、冲出;

(6)投毕后推算风流,航行至适当位置(起绳时船正好漂流到起钩开始位置附近)开始漂流;

(7)要保证饵料鲜度, 饵料的准备不能过早也不能太迟,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8)大西洋中部渔场作业可适当加大鱿鱼饵料的比例,因为渔场环境中有鱿鱼,而无沙丁鱼,从金枪鱼的摄食种类的分析中可得出这一结论;

(9)鱿鱼的体重为100~150g、沙丁鱼的体重为150~200g为宜;

(10)选择好作业渔场,而未掌握金枪鱼索饵的中心位置前,应尽量将干线投放距离拉长,扩大钓捕水域的面积,或者改变投钩方向和变换投钩位置。在掌握金枪鱼聚群、索饵的中心位置后,在海况环境允许的条件下,采取“U”、“W”、“C”字形进行投钩,提高上钩率;

(11)值班驾驶人员要认真了望,保证船舶的安全。

7、实例

在大西洋中部渔场放钩一般速度为7.00m/s,船速为5.14m/s。有时根据风流适当调整。放钩常采用“U” 字形进行投钩,顺风放钩,逆风起钩。这样作业比较方便,在大西洋中部海域经常可以采用东西方向投绳。这样回头找无线电浮标,可节省燃料和时间,而对于渔获量影响并不大。放钩大约2600~3000枚不等,150~170个浮子,每两个浮子间有17~19根支线,支线长约50~55m,浮子绳长约35m。每两支线间的时间间隔约为7.1秒,每10个浮子做一标记。开始投绳时放一无线电浮标,投绳结束再放一无线电浮标。大部分浮子为有夜光粉的浮子,这样便于干线断后,扫海灯的寻找。饵料主要是沙丁鱼,少量鱿鱼。采用船尾部放钩,在放钩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投绳机的显示速度,进行调整。放钩的4人中,1人挂支线,1人挂鱼饵,1人准备鱼饵,1人扔浮子,具体由当天放钩的渔捞长或副渔捞长负责,船长进行检查。这样经过5~6小时,放钩就结束了。

(三) 起 绳

放钩后3~5小时开始起绳,即下午15:00左右开始起绳,起绳时(通常逆风进行)船艏向与干线方向成30度左右慢车起钩,船速平均为2.06m/s,据起绳机转速快慢及支线上是否有鱼来控制船速,起绳机转速约为3.33m/s左右。起绳时间取决于渔获物的多少、船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原投放长度和形状等而有所不同,一次起钩需8~12小时。一般持续到凌晨4~5点。为了保证第二天投绳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投绳人员在起绳结束前2~3小时休息,基本保证放钩的有4人,起钩的有7人。起钩的7人中,有2个人缠线,1人取掐子,1人操作起绳机,3人在后面负责包括拉浮子、拉鱼、钩鱼、解剖鱼和理线等在内的工作。下午刚开始起钩时速度较慢,晚上8点后适当加快。正常情况下15个浮子/小时。起绳时人员岗位的安排参考图5。起绳和投绳时干线的走向见图6。

图5 起绳时的人员的岗位安排

A:操作起绳机;B:摘掐子;C:缠支线;D:缠支线;E:检查、整理干线;F:解剖鱼;G:操作摆绳机

图6 起绳和投绳时干线的走向
1:传送带;2:支线;3:干线导管;4:导向滑轮;5:干线导管;6:投绳机滑轮;7:传送带;8:干线导管;9:滑轮;10:滑轮;11:滑轮;12:传送带;13:起绳机;14:干线与支线接结点;15:干线;16:渔获物;17:摆绳机;18:干线;19:干线筒;20:投绳机;21:干线
1、起绳前的准备工作
(1)值班驾驶人员
A 按照船长的指示按时把船航行到起绳位置附近;
B 提前半小时叫醒起绳组人员;
C 打开测向仪,测定起绳位置处的无线电浮标;
D 找到无线电浮标,靠近该无线电浮标。
(2)起绳组人员
A 起床、吃饭;
B 把摆绳机上的干线的一头通过干线导管拉到前甲板;
C 到前甲板各就各位,准备好打捞无线电浮标的竹钩;
D 准备好支线筐、打开冲洗鱼的水龙、准备好加工处理鱼的工具;
E 到船艏观测无线电浮标的方位,在渔船接近时向驾驶人员示意无线电浮标的位置;
F 打捞起无线电浮标。
2、起绳
(1)值班驾驶人员
A 控制好船速、航向,用装在右舷的手操舵操舵;
B 指挥起绳组人员进行各项工作;
C 观测是否有鱼,及时停车;
D 在GPS上作好有鱼的记号;
E 记录好起上的浮子数;
F 必要时到甲板一起拉鱼、钩鱼;
G 起绳2~3小时后通知投绳组人员吃饭、工作;
H 提前2~3小时通知投绳组人员取饵料、休息。
(2)起绳人员
A 绞起的干线的一头与拉过来的干线一头相接,起绳机绞上的干线盘在后甲板的干线筒中;
B 根据实际情况和是否有鱼调整起绳机的转速;
C 依次将浮子、支线、无线电浮标、浮标灯等从干线上摘下并整理好,取下钓钩上的饵料,然后再把支线放入支线机中缠一部分,其余部分由人工缠好,支线缠好后依次放入支线筐中;
D 有鱼的支线被卷近舷侧时,停止收绞,从干线上摘下该支线的掐子,渔获物通过舷侧小门用竹钩钩上船;
E 检查干线、支线,发现有损伤要马上剪断接好;
F 支线整理好装筐后运往后甲板放钩处,浮子也运往后甲板浮子舱中,以便下次放钩;
G 按要求处理渔获物。
3、起绳结束后的工作
(1)驾驶人员
A 记录好渔捞日志;
B 及时叫醒船长、向船长汇报渔获情况;
(2)起绳组人员
A 整理好所有甲板上的渔具、运往后甲板投绳处,以便下次投绳;
B 冲洗甲板。
4、起绳中的常见事故处理
(1)干线绞断
白天,沿原来起绳时的航向往前慢速航行寻找;一段时间后没找到则用测向仪测定另一无线电浮标的位置的方法寻找;
夜晚,打开探照灯,进行扫海,寻找带有夜光粉的浮子;一段时间后没找到则可用测向仪测定另一无线电浮标的位置并打开探照灯,进行扫海的方法寻找;
(2)与他船的钓具发生纠缠
降低起绳机的转速,剪断本船或他船的干线,绕过他船的干线后再正常起绳,但他船的干线应连接好。
(3)船速太快冲过了头
以适当的船速向右转向,旋转一周后,再以适当船速进行起绳;浮子在船的左舷,降低起绳机的转速,绞到浮子绳与干线相接的掐子后,把浮子绳从干线上摘下,这时浮子一般靠近船的左舷,派船员用竹钩把浮子钩上、拉起,同时摘下浮子绳的船员把浮子绳松出。
(4)支线缠入螺旋桨
把支线拉紧后把一头固定在船尾的某个地方,等其磨断后,再把支线处理掉;
(5) 干线缠入螺旋桨
停车,打右舵,把重锤连接到一根40~50m长的绳子中央,从船头放下,绳子的两头分别拉向左右两舷,右舷一侧的绳头穿入起绳机上干线的内侧,然后往船尾方向拉过去,到达船尾后,拉起该绳子,打捞起缠入螺旋桨的干线的两头,拉紧后,船头一侧的干线绑在船尾适当的地方,船尾一侧的干线拉到前甲板,导入起绳机慢慢绞上来,再把其拉紧绑在船尾适当的地方,使这两头磨断后,再拉起。
5、起绳中的注意事项
(1)船艏向与干线方向始终保持在30°左右慢车起钩,船速平均为1.54~2.57m/s;
(2)据起绳机转速快慢及支线上是否有鱼来控制船速,起绳机转速约为3.33m/s左右;
(3)拉鱼时,不能硬拉,特别是活鱼,应拉拉松松,使其无力时,再把其拉到船边;
(4)用竹钩钩鱼时,切记要钩鱼的眼睛或腮盖,不得钩其他部位。

(四)钩深计算及调整方法
1 钓具展开形状及钩深计算
(1)延绳钓干线的形状
延绳钓具每筐两端以浮标支持。仅考虑干线的自重,在理想状态下每段干线成悬链线形状。即:

(1)式中,

 

-----干线的水平张力;

         -----干线单位长度重量;

        -----沿干线长度的横坐标尺度。

设放钓时的船速为,每段干线(干线长度为S)的投放时间为t,则二浮标间距为:(2)

按悬链线因素表L/S,查得相应的f/S,可求得干线的垂度f。其中,L为弦长,S为弧长。投放延绳钓时,为了达到一定的钓捕水深,应使每段干线保持相当的L值。干线的短缩率:(3) 在实际延绳钓中,短缩率k=0.6~0.8。

 

 

(2)延绳钓钩深计算

   在理想状态下,各钓钩所处的深度(吉原友吉,1951)为:

(4)

(5)

(6)

==*(7)

 式中:为第j号钩的钩深(m),j为二浮子间自一侧计的支线编号序数,为支线长(m),为浮子绳长(m),l为二浮子间干线全长的一半,为干线支承点上切线与水平面交角,但很难实测,通过(7)式计算或按悬链线因素表中、k值查得,n为二浮子间干线全长的分段数,m为二浮子间的钩子数,为投绳机出绳速度,t为投绳时前后二支线之间相隔的时间,为船速。上述各参数的含义见图7。

图7 工作参数

例如:以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时,作业参数可按表4设定,按式(4)计算得各钩深度如表5。

表4 作 业 参 数

目标鱼种

  V1 (m/s)

V2(m/s)

t(s)

m

k

ctgφ0 

l(m)

ha(m)

hb(m)

大眼金枪鱼

7.20

5.14 

7.0

13

0.714 

0.4851

352.80

35

30

黄鳍金枪鱼

6.66

5.14

6.8

11

0.772

0.6030

271.7

35

30

 表5   各钩深度      (单位:m)

钩 号

1

2

3

4

5

6

7

大眼金枪鱼  109.6  152.5   192.7  228.8  258.5  278.7   286.0

黄鳍金枪鱼 102.8  138.0  169.4   195.1  212.3      218.4/

(3)钩深调整方法

具体的钩深可按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针对捕捞的目标鱼种在某一钩号上的上钩尾数来调整,使钓钩尽量接近上钩较多的水深,始终牢记实际水深可能要比理论水深浅,要视当天的具体海况作相应的调整。调整参数有:投绳机出绳速度V1、船速V2、二浮子间的钩子数m、投绳时前后二支线之间相隔的时间t,。其中以V1、m、t的调整更常用,因为 的调整,工作量较大,繁复费时,只有在大范围转移渔场时才用。

应视当时的风向、风速、流向、流速适当调整船速,顶风、顶流放钩时可视当时情况适当降低船速0.1~0.3;而顺风、顺流放钩时,适当增加船速0.1~0.3。

生产实践中,钓钩的理论深度要比实际深度深,原因是支线和干线在水中变得很轻,在水流的作用下易于上提的缘故。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所有支线和浮子绳上绑上合适的铅坠,以保持钓钩处在所设计的深度。

四、金枪鱼鱼类行为研究对提高上钩率的作用

熟悉金枪鱼的行为对提高上钩率有很大的帮助。一般研究金枪鱼的鱼类行为都采用标志放流方法。

1、档案标志的研究结果及其应用

档案标志是由微电脑控制的记录设备。采用这种工具已成功地跟踪了大西洋的蓝鳍金枪鱼和印度洋南方蓝鳍金枪鱼,此方法就是把档案标志装在被捕获鱼的体腔内,一旦鱼释放后,标志隔128s激活一次,一天共有675次记录,记录来自4个传感器的水压、光强及体内、外温度数据。每天午夜,标志利用记录的数据计算当天的地理位置,并有相当的准确度。根据存储在标志中的信息,研究者可详细知道鱼的洄游和鱼的垂直运动。但是要成功做到这一步就要在鱼被重捕时找回标志。

图6—27为1998年5月29日用档案标志充分记录了大眼金枪鱼一天的活动状态。据研究一尾带有档案标志的大眼金枪鱼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这尾大眼金枪鱼傍晚前后(此时饵料生物向上移动)游到近表层(10~90m),夜晚停留在这一水层。黎明前后(此时饵料生物向下移动),潜到350~500m深处,且每当体温下降到17℃左右时,它会游上来取暖(约每小时1次),然后再潜入深水区。因此在以大眼金枪鱼为目标鱼种时应把钩深设置在10~350m,以致更深的水深,且应选择在03:00~08:00左右投绳,15:00左右开始起绳,提高上钩率。

图8 大眼金枪鱼一天的活动状态

2、声学标志的研究结果及其应用

声学标志是较精密的装置,它能发出“嘟嘟”声,船上的水下定向麦克风能探测到。船上的监测者沿着声音信号跟踪装有声音标志的鱼。此外如游泳深度,体温等相关信息编码成声音脉冲传送过来。这样跟踪船队就能积累自然环境下鱼游泳时的生理与行为信息。

根据声学标志的温度数据显示,大眼金枪鱼是通过控制鳃部血流量和游泳深度来精确调节体温。据有关研究证实:单尾金枪鱼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有固定的觅食区域。携带声学标志的黄鳍金枪鱼每隔几个月就回到人工集鱼装置,有明显的同类结伴而行的特征。据声学标志的研究结果,在以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时,作业中可适当设置一些集鱼装置,以提高上钩率。
近来对南太平洋塔希堤岛附近较大的大眼金枪鱼(25kg)超声波跟踪研究证明它们平常跟随深水声道传播层的小型浮游生物(甲壳类、头足类、鱼类)作垂直移动,能够捕食黄鳍金枪鱼、鲣鱼、蓝枪鱼、条纹四鳍旗鱼等摄食不到的食物。

五、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处理及加工
(一)大型超低温冷冻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的渔获物处理
大型超低温冷冻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的渔获物主要是作为生鱼片原料, 是用来生吃的高级鱼产品。正因为是生吃, 所以必需采用非常严格的处理和冻结方法, 才能保证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 并获得应有的市场销售价格。
金枪鱼本来就是具有很高价值的鱼, 如果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冻结, 生产出来的只能是次品鱼, 售价降低20~30%, 如不能加工成生鱼片, 其售价会降低80~90%。
1、   在甲板上处理渔获物的过程
(1) 准备工作
A 事先磨利处理鱼用的刀具, 准备齐全;
B 经常用海水冲洗甲板, 降低甲板面上的温度,便于在处理过程中保持鱼体的鲜度。
(2)及时将鱼击昏
若刚钓上来的鱼是活的,首先应立即用大木槌,不可用其它金属器具, 敲击鱼的脑部, 把鱼打闷。这样可防止发生危险,鱼一经蹦跳会使鱼体温度升高, 影响肉质及后继冷冻工作,鱼体拍击甲板后会使鱼体内部产生结血, 造成次品。应注意的是不可敲击鱼身, 包括在整个处理和搬运过程中禁止碰、敲鱼身, 以防止鱼体外部变形, 内部结血而成为次品。
(3)切尾     从倒数第3与第4副鳍之间, 在靠近第4副鳍处切下, 此处正好是脊髓骨节交界处, 容易切断。应注意若尾部切除太短, 则因尾部收束, 血管变得狭小, 不利于放血。若尾部切除太长, 则影响鱼体整个外观, 且减少了鱼体的重量。
(4)放血     在鱼体两侧胸鳍的附近切断两侧的血管。放血刀口的长度约4~5cm。血管是附在鱼体之下的, 不需要切得太深, 深度在10mm即可。若切得太深, 则血会渗透到鱼体内部, 甚至会顺着鱼骨渗透到整尾鱼的内部, 造成内部结血。因此务必用专用的放血刀来放血, 以保证适当的刀切度。
(5)杀死     不管钓上来的是活鱼还是死鱼, 都必须在短时间内破坏鱼的脑神经和脊椎神经, 使中枢神经完全停止活动, 从而可达到彻底的放血和降低鱼体温度。其方法是:
A 用专用工具穿刺脑门, 再用刺脑椎刺入脑内, 来回捣鼓整个脑神经;
B 用长度1.5~2.0m的尼龙单丝, 从被刺穿的脑部插入一直通到尾部, 破坏脊椎神经。
(6)冲水放血    用海水冲洗鱼体内的血,应注意:
A 切断从心脏至鳃的动脉;
B 在鳃盖中后部挖洞, 水管插入洞内放海水朝尾部方向冲水。为防止鱼体和腹部裂开, 水压不宜过大;
C 冲洗时血会从两侧放血刀口和尾部流出, 冲洗时间不必太长, 待血水基本变清时即可。
(7)剖腹取内脏    
从鱼的肛门到腹鳍处切开鱼肚, 取出内脏。内脏和腹腔的膜一定要清除得非常干净, 因为内脏最容易腐烂变质, 会使鱼体带上臭味。
用刀切开鱼肚和切除内脏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不可割伤腹腔肉体。对于黄鳍金枪鱼来说, 不可将腹腔前部的一块隆起的肉割掉。若鱼体有伤口, 冻结时该处的鱼肉就会炸开, 造成次品。同样的道理在用钩子将鱼从海里钩起来时, 只许钩鱼的头部, 绝不可钩鱼体任何部位。
(8)其它 
切除两侧鱼鳃盖, 切除鱼鳃, 用刷子将鱼鳃处的鱼体刷干净;切除胸鳍、腹鳍、背鳍和尾鳍;用绳子穿过鱼尾打结, 对于较大的鱼, 绳子粗60~70mm的可用单股, 50mm以下的要用双股;用海绵将鱼体表面和腹腔内的积水擦洗干净。注意不可用硬的刷子刷鱼体表面, 以免鱼失去其应有的光泽。
为了保证鱼体质量, 在甲板处理的时间越短越好。处理结束的鱼, 必须立即搬入冻结室内冻结, 不宜放置在工作室内, 更不允许搁留在甲板上。
如果因渔获量过多, 一时难以处理, 可采取放慢或暂停起钓, 宁可将鱼留在海中以保持鲜度, 深水处的温度比甲板温度要低得多。
鱼搬入冻结室时, 注意不要碰、磕鱼体。最好采用滑板和担架搬鱼, 这样可保护鱼体, 又可减轻劳动强度。
2、生产渔场和重量等级的标记:
每尾渔获处理后, 必须做上生产渔场、作业时间和重量等标记。
(1)生产渔场和作业时间标记      不同渔场(经纬度不同)和不同作业时间(如季节变更、年内要与年初分开)捕获的鱼, 其市场评价往往不一样。因此要对捕获的每尾鱼做标记, 以区别不同渔场和不同作业时间的渔获。一般可用不同颜色的尼龙膜带系在鱼头(鱼鳃孔)以示区别。
(2)重量等级标记     解剖好的每尾鱼都要进行称重记录。同一重量等级的鱼价格一样。鱼的重量等级分法如下:

             大眼金枪鱼                        黄鳍金枪鱼

     40kg以上                            25kg以上

             25~40kg(做标记)             15~25kg(做标记)

         15~25kg                            15kg以下

           15kg以下

一般大眼金枪鱼25~40kg等级和黄鳍金枪鱼15~25kg等级用不同颜色的尼龙膜带系在鱼尾的绳子上。其它重量等级的鱼因大小相差很大容易辨认, 不必做标记。
(3)“渔获明细表”     每次转载后要提供一份详细的“渔获明细表”, 便于统计管理和核对, 并要提供给买主。
3、 金枪鱼超低温深冷冻结的基本知识
高品质的金枪鱼必须具有良好的鲜度和保持其特有的鲜红色。在渔获物的处理上, 除了在甲板处理时保证品质外, 尚需特别认真地做好金枪鱼的冻结工作, 冻结工作非常复杂, 首先应了解金枪鱼冻结的基本知识。
(1)必须采用-60℃超低温深冷冻结
金枪鱼在冻结时, 鱼肉细胞内的水份在-1.5℃开始冻结成结晶, 到-60℃时细胞内的水份全部冻结成结晶体。因此金枪鱼的共晶点为-60℃, 即在-60℃使金枪鱼达到完全冻结, 其细胞生物体的反应被维持在停止状态, 从而得以长期保持金枪鱼的鲜度。如果冻结温度达不到-60℃, 则细胞内未能冻结的部分会发生变质, 时间长了会使鱼肉发黑。
金枪鱼一般从捕获到消费要半年以上时间, 为长时间保持金枪鱼的鲜度, 其冻结温度均需达到-60℃, 在这样的温度下, 可以良好地保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2)必须采用急速冻结
金枪鱼开始在-1.5℃~5.5℃冻结时, 其细胞体变成结晶体的体积最大, 使细胞膜破坏。在解冻鱼体时, 水份便会从鱼体组织内流出, 带走金枪鱼特有的鲜味, 食用时会出现乏味, 大大降低其价值。为了保证金枪鱼的品质, 采取急速冻结, 把“-1.5℃~5.5℃最大冰结晶生成带”的通过时间缩短到最小, 即提高冻结速度, 是金枪鱼冻结中最重要的工作。
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A尽量保持冻结室低温, 冻结室的温度在-60℃时, 通过“最大冰结晶生成带”的时间为3-4小时, 而在-30℃时的通过时间为8~9小时;
       B加强鱼体表面的传热效率。鱼体表面的传热效率是由通过鱼体表面的风速来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 流过鱼体周围的空气将带走鱼体约90%的热量, 而由冻结板直接从鱼体带走的热量只有10%。
4、  冻结处理过程和注意事项
(1)冻结前的准备工作:
A冻结室内的结霜要经常清除, 以免降低冻结能力。发生结霜的原因主要是外气的侵入和鱼体的水份;
B在起绳之前, 一定要开足冷冻机, 将冻结室预先达到本船能够达到的最低温度。
(2)冻结室的使用方法:
A冻结室是专门为了冻结金枪鱼而设置的, 必须发挥全部冻结室的冻结能力来冻结金枪鱼。不能把冻结室作为鱼饵库或者冷冻食品库;
B 对于只有三个冻结室的渔船, 可每天使用1个冻结室, 3天一循环, 保证鱼在冻结室中冻结60个小时以上。对于有4个冻结室的渔船来说, 若每天的渔获量在1t左右, 则可每天使用1个冻结室。若每天的渔获量超过1.5t, 则应该每天使用2个冻结室, 使用方法如下:
前半天的渔获放入1号冻结室, 1号冻结室放完后,后半天的渔获放入2号冻结室。出库时, 先出1号冻结室的鱼, 过一段时间后再出2号冻结室的鱼。用这样的方法不会使冻结室放鱼过多,从而提高了冻结速度, 又可保证鱼在冻结室内的冻结时间接近48小时。因此有许多金枪鱼渔船采用这一方法。
(3)金枪鱼在冻结平板上的排列方法:
A 鱼体和鱼体不能靠在一起。若并靠在一起会产生接触变形, 且不利于通风;
B 鱼头必须朝向鼓风机排列;
C 鱼嘴要保证自然张开,使风可以从鱼嘴直接吹到鱼的腹腔, 加快冻结。鱼嘴不能紧闭, 但也不要张得过大, 以免造成外观不良;
D 个体较大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鱼(如40kg以上的大眼金枪鱼)尽量靠近鼓风机出口处;
E 冻结室内的过道处冻结效果很差, 因此不要把鱼放在冻结室的过道上冻结;
F 在冻结过程中, 不要翻身鱼体。
(4)排列时应注意的事项:
冻结速度由通过鱼体表面的风速决定。在鼓风机的转速一定的情况下, 鱼体表面风速由冻结平板上鱼的放入量(密度)决定。
A 为了使鱼体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便于通风, 在最佳放入量状态下, 鱼体表面风速约2.5m/s;
B 在设计最大放入量状态下, 鱼体表面风速约1.0m/s。一般情况下一个冻结室的设计最大放入量为1.3~1.6t;
C 若无视“设计最大放入量”, 在冻结平板上塞满鱼, 则鱼体表面风速约为0.2m/s。在这种状态下冻结速度非常慢, 即使冻结48小时之后, 鱼体的中心温度还远未能够达到所要求的-60℃。总之, 应尽量避免在冻结平板上放入过多的鱼。
(5)鱼体在冻结室内的冻结时间:
A 70kg重的大眼金枪鱼放入冻结室后保持冻结室的门紧闭不开, 要经过36小时以上,鱼体的中心温度才可降低到所要求的-60℃;
B 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 由于要经常开关冻结室的门,造成温度升高。因此在实际作业时鱼要在冻结室内冻结48小时以上, 鱼体的中心温度才可降低到-60℃;
C 当冻结室的温度降到-60℃时, 鱼体的温度还很高, 因此, 不能单纯用冻结室的室温来推断鱼体的中心温度;
D 在冻结室内冻结时间不足的鱼不许提前出库放到鱼舱中, 鱼舱只能保温不能降温。冻结时间不足的鱼在较长时间存放后会发生变质。
(6)冻结过程中尽量保持低温:
A 在整个冻结过程中一定要开足冷冻机, 保证一直处于足够的低温状态;
B 在作业中因进出工作室和冻结室需要打开门时, 会造成外气侵入, 使温度升高且还易造成结霜。因此在作业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开门次数;
C 一天作业完毕后紧闭冻结室门后直至鱼从冻结室出冻为止, 中途不得任意打开门。
(7)鼓风机的操作:
A 如前所述, 鱼体90%的热量是由鼓风机发出的冷风带走的, 因此鼓风机在冻结过程中担负很重要的工作, 千万不可忽视;
B 在整个冻结过程中, 必须一直保持鼓风机常开, 不许关停;
C 在当天作业完毕紧闭冻结门后。至少要保持鼓风机高速运转24小时以上。
其后因冻结室的温度已降低很低, 为了减少鼓风机高速运转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发热(不是为了省电), 这时可降低鼓风机的转速, 但不可停机。
5、  鱼体包冰和鱼舱管理
(1)鱼体包冰:
A 鱼体在冻结室内冻好出冻时, 要立即进行包冰。也就是鱼体表面有一层薄冰被包裹着。包冰的目的是:鱼体表面与外界空气绝断,维持鱼体内的冻结温度; 保护鱼体表面; 防止鱼体表面干燥而引起的鱼肉变黑变质。因此包冰作业一定要认真执行, 绝不可草率行事;
B 包冰的水必须使用0℃的淡水;
C 包冰的厚度大约1mm左右, 整尾鱼浸入水中略加抖动, 3~5秒拿起即可;
D 包完冰的鱼在搬运和下舱时, 一定要小心轻放, 以免破坏鱼表面的包冰及损伤鱼体。
(2)鱼舱管理:
在日本有关金枪鱼买卖的合同中一般都有明文规定:所提供的金枪鱼的温度必须低于-50℃。若达不到-50℃, 则整批鱼会被认为保冷温度不够, 视为次品, 降低鱼的售价。把鱼转载给运输船时, 运输船都会抽取数尾鱼钻孔测温, 并加以记录, 经双方船长签字后存档。
金枪鱼保冷应该注意的事项:
A 鱼舱温度要冷却到-55℃以下后, 才可将经包冰后的鱼放到该鱼舱中;
B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时刻注意鱼舱的温度;
C 鱼舱盖一定要盖严密;
D 鱼舱温度达不到-50℃以下时, 切勿将冻鱼放到鱼舱中。由于鱼舱温度高于鱼体体温, 会导致鱼体之间传热, 这样会破坏包冰层, 造成鱼体变质;
E 杂鱼要用隔离开的鱼舱来保存, 千万不要与销往日本的鱼混在一起。
金枪鱼的处理(从起绳开始到最后放入鱼舱保冷)是一个上下衔接、紧密的完整的作业过程。有许多工作难以分清是甲板处理的责任还是冷冻处理的责任, 需要各岗位人员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始终团结一致, 随时互通讯息, 共同努力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金枪鱼。
(二)小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的处理与加工
1 准备好处理金枪鱼使用的工具
金枪鱼在拉到甲板之前,金枪鱼加工处理师应该准备好下列工具,以便金枪鱼能够迅速处理:
A 手套(最好是棉制的);
B 用于放金枪鱼的垫毯或者泡沫垫;
C 击昏金枪鱼鱼体的木棍;
D 若干根尼龙单丝绳, 该绳用于切断或破坏金枪鱼的脊柱神经(Tanagauchi 方法);
E 放血和去除内脏的刀;
F 洗刷鱼鳃腔的硬刷子;
G 有弹性的棉制鱼套, 当鱼体放入海水中时该套起保护作用。
2 金枪鱼从海中拖到甲板上的处理
金枪鱼的外观是影响金枪鱼价格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谨慎对待每一尾金枪鱼的处理加工。处理师在处理金枪鱼全过程中必须戴手套, 不戴手套处理加工金枪鱼将会在金枪鱼的体表留下痕迹。在甲板上处理金枪鱼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是:
A 用手钩钩住金枪鱼鱼体的头部;
B 不得钩住鱼体的躯体部位、喉部和心脏。如果手钩在金枪鱼躯体上留下痕迹将使金枪鱼的外表失去市场吸引力, 降低销售价值;金枪鱼的喉部是一个脆弱的区域;金枪鱼的心脏是金枪鱼体内的血泵, 在金枪鱼放血过程中, 心脏必须发挥作用, 使血液通过正确的方式流出;
C 对于个体大的鱼, 需要2把手钩钩鱼, 第二把手钩应钩住鱼的嘴;
D 在处理鱼体过程中, 可以拖金枪鱼的尾柄;
E 金枪鱼应该放置在垫毯上, 垫毯的作用是保护金枪鱼在处理加工过程中鱼体皮肤免受擦伤, 防止鱼体鳞片的脱落;
F 注意将金枪鱼的胸鳍合拢在金枪鱼鱼体上, 以免受到损坏。
3 在甲板上按照下列步骤剖杀
每尾金枪鱼在抵达日本金枪鱼销售市场的时候, 将接受仔细检查。如果金枪鱼不按照下列方法处理致死, 其肉质等级将降低。为了避免金枪鱼生鱼片产值的损失, 所有用作生鱼片的金枪鱼, 特别是超过30kg的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 必须破坏其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一旦金枪鱼从海中拖到甲板上, 必须立即杀死。杀死后, 金枪鱼不会挣扎, 也就不会发生金枪鱼拍打甲板所导致的鱼体损伤。
第一种剖杀金枪鱼的方法, 其剖杀的程序是:
(1)木棍或者其它钝器猛击金枪鱼两眼睛之间的头顶部, 击昏金枪鱼;
(2)使用木棍将鱼钩从金枪鱼嘴中取出;
(3)将鱼体立起, 用双腿靠近金枪鱼胸鳍夹住鱼体使金枪鱼固定;
(4)利用大拇指在金枪鱼头顶部确定软骨点;
(5)以45°的角度向软骨点插入刺脑锥, 如果刺脑锥插入正确的话,  该金枪鱼将产生最后一次抖动, 鱼体将变成僵直状, 金枪鱼口张开, 第一背鳍将展开, 然后鱼体变软。如果没有出现上述状况, 需要重新插入刺脑锥;
(6)刺脑锥需要左右摇晃来破坏金枪鱼的大脑神经, 直到金枪鱼鱼体停止运动, 上下颌松弛。建议在杀死金枪鱼以后, 继续捣毁金枪鱼的脑脊髓神经(Tanaguchi 方法)。捣毁脑脊髓神经的方法将使鱼体细胞停止生物化学反应, 一般认为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使金枪鱼鱼肉质量变差, 因此这种方法能够产生高质量的金枪鱼;
(7)用锯齿状的刀或者小型锯, 在软骨点的正上方切除一片肉, 暴露出大脑;
(8)向大脑里插入一段硬的尼龙单丝, 尼龙单丝的直径为2mm~2.5mm, 并将单丝向前推到脊柱的神经管, 捣毁金枪鱼脊柱内的神经, 金枪鱼将产生最后一次抖动;
(9)将插入到脊椎中的单丝留在脊椎管中, 剪断的单丝露出头100mm。单丝留在鱼体中是向买主证明使用了Tanaguchi方法杀死金枪鱼。
第二种剖杀金枪鱼的方法:
(1)利用木棍或者其它钝器猛击金枪鱼两眼睛之间的头顶部, 击昏金枪鱼;
(2)使用木棍将鱼钩从金枪鱼嘴中取出;
(3)将鱼体立起, 用双腿靠近金枪鱼胸鳍夹住鱼体使金枪鱼固定;
(4)利用大拇指在金枪鱼头顶部确定软骨点;
(5)使用锋利的刀在软骨点上切30mm至40mm长度的开口, 切口必须足够深, 露出大脑;
(6)向大脑里插入一段硬的尼龙单丝, 并尽可能地将单丝向前推到脊柱的神经管的最远程, 捣毁金枪鱼脊柱内的神经;
(7)将插入到脊椎中的单丝留在脊椎管中, 剪断的单丝露出头100mm。
4 放血取内脏和清洗
(1)放血
杀死金枪鱼以后, 应该立即放血, 这样就能够提高金枪鱼肌肉的外观效果。并能够保持肌肉鲜度。金枪鱼大脑破坏以后, 心脏继续跳动数分钟, 这些放血口会更快地让心脏泵出鱼体中的血液。生鱼片专家认为金枪鱼没有放血或者部分放血在肌肉中会出现暗红色小血管。在金枪鱼拉到甲板之前的挣扎中, 血液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排泄物质乳酸, 提高了鱼体温度, 有时达到35℃。放血后可以排泄废物降低鱼体温度, 这样鱼体冷冻更快, 提高质量。放血过程对于金枪鱼生鱼片的质量和生鱼片的价格非常重要。具体操作程序是:
A 用刀在胸鳍基部向后50~100mm处切开金枪鱼的放血口, 放血口最多10mm深, 与胸鳍的凹进处垂直, 鱼体两侧都需要开放血口。血液从放血口自由流出。在胸鳍基部凹进处皮肤的正下方有一对主血管, 如果与胸鳍的凹进处垂直地插入放血刀, 就很容易切断主血管。金枪鱼买主应该很容易地看到放血口;
B 切开在鳃领和鳃之间的膜, 来切断供应鳃的动脉, 然后将带海水的龙头放在金枪鱼口内, 冲洗鳃腔内的血液;
C 鱼体放血约为5~10分钟;
D 有些买主要求在金枪鱼尾部两侧开切口, 这个切口在从尾开始的第三和第四小鳍之间, 该切开对于放血效果不是很好, 只有买主要求做时才必须做。
(2)取内脏
金枪鱼的内脏(肠、鳃等)含有大量细菌, 这些细菌会加速鱼体的变质, 因此应该尽快去除。具体操作程序是:
A 金枪鱼腹部从胃开始切开100~150mm长的切口一直到肛门前10mm处。切口的方向是顺着鳞片方向, 即朝向肛门;
B 从切开处取出消化道和性腺;
C 切断在肛门处的消化道和性腺;
D 另一种在腹部开口的方法也是切开100~150mm长的切口, 切口不在肛门前停止, 一直切到肛门, 在肛门口成为一个圆圈。这种方法去除内脏及肛门, 避免了细菌在腹腔内扩散;
E 在鳃盖的后缘插入刀,向眼睛方向切100mm, 在另一侧的鳃盖上也这样切。这样做容易进入鳃腔, 方便地取出内脏;
F 切断鳃和下颌之间的联络;
G 切断两侧鳃和鳃领之间的膜;
H 切断鳃和大脑脑颅基部之间的联络。
通过鳃盖取出一整块的鳃和内脏器官。有时, 由于性腺和腹腔膜的连接未割断, 取出比较麻烦;
I 彻底清洗。
(3)清洗
为了确保金枪鱼质量, 待放血和取出内脏以后, 必须彻底清洗, 取掉血和其它残留物。具体操作程序是:
A 用刀剔除粘在鳃领上的膜, 可以看到白色的骨胳;
B 去除鳃腔中的肉、肌腱和膜;
C 用力刷大脑脑颅基部和脊椎骨, 去除血块和鱼体的肾脏;
D 洗刷腹腔的内部, 不要去除白色的膜状物质, 这是金枪鱼的游泳鳔, 它盖在脊椎上;
E 仔细清洗金枪鱼鱼体内外两侧;
F 切除金枪鱼尾鳍的两叶。有些金枪鱼买主对于大个体的黄鳍金枪鱼有特别要求:成体的黄鳍金枪鱼第二背鳍和臀鳍很长, 需要使用锯子切除。成体的大眼金枪鱼背鳍和臀鳍比较短, 建议这些鳍条保留不要切除, 以便买主一眼可以识别鱼种;
G 鱼体准备放入冷海水中或者冰中。
5、 冷藏保存
金枪鱼在特定的条件下, 如捕获时受到胁迫和挣扎, 鱼体体温短时间内上升到35℃和40℃。为了确保金枪鱼的良好质量。鱼体的内部体温必须尽快降低到0℃, 并且在甲板储藏、转运、包装和运输时都维持在0℃。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金枪鱼生鱼片, 可采取两种方法:
(1)冷藏
A 把金枪鱼放入夹带碎冰的海水中来降低内部体温;
B 待24小时以后, 把金枪鱼放入冰中储藏, 直到靠港口。
(2)冷海水
冷海水的优点就是浸在海水中的金枪鱼,整个体表(包括腹腔)直接接触降温媒介, 这样迅速降低金枪鱼鱼体中心的体温。
A 冷海水的制备 在放置金枪鱼的鱼箱中制作碎冰和海水的混合物, 冰与海水的比例大约是2:1;
B 金枪鱼在冷海水中放置时间  金枪鱼在冷海水中放置时间的长短根据其个体大小。对于小个体金枪鱼(30~40kg)建议放置6~12小时。个体大的金枪鱼放在冷海水中可以更长些, 可达到24小时, 以保证鱼体的核心部位降温。尽管金枪鱼可以在冷海水中可以放置数天时间, 但是, 我们建议最多只能放置24小时, 否则, 鱼体颜色将褪去, 眼睛变白色;
C 冷海水水箱的规格  建议使用大的有几个分隔室和排水孔的鱼箱, 体积2m3或者更大。海上风浪大的时候, 隔离室将限制鱼箱内的金枪鱼的摇动。船上要有2个水箱。
(3)注意事项
A 在金枪鱼放入冷海水之前, 每一尾金枪鱼应该用棉纱布套包裹 ,或者用多孔的塑料袋。这主要防止金枪鱼鱼体之间的摩擦损伤。纱布套在出口之前的包装时取下, 洗好后再次使用;
B 海水中加入盐可降低温度, 可以更快地冷冻金枪鱼;
C 定期检查冷海水, 并看情况是否加冰。充分搅动冰水混合物, 避免形成高温度区域;
D 冰水混合物中冰过少, 将导致冷冻质量差, 金枪鱼鱼体质量受损。鱼箱中鱼体过多, 也导致冷冻质量差, 金枪鱼鱼体质量受损;
E 利用探测温度计测定金枪鱼鱼体中心部位温度。当鱼体中心部位的温度在0℃~3℃之间时, 金枪鱼可以转移到鱼舱;
F 当金枪鱼鱼体降温充分以后, 在0℃和3℃之间时, 金枪鱼必须从冷海水水箱中取出, 并用海水擦干净, 去除污物或者血液;
G 小心将鱼体转移到鱼舱。不要用手钩钩, 不要在甲板上拖, 不要损伤鱼体的眼睛;
H 用冰层覆盖金枪鱼, 一层冰, 一层金枪鱼, 然后又一层冰。在可能的条件下, 鱼层尽量不要超过3层, 否则的话, 底层的鱼受到上层鱼体和冰重量的挤压, 可能受到损坏;
I 最重的鱼体应该放在鱼舱的底部。
一旦金枪鱼在鱼舱内, 就不必再处理了。先浸在冷海水中, 然后放在冰中的这种方式处理金枪鱼可以保存2周时间。
(4)冷藏方法
直接加冰:
有些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并不使用冷海水和冰。他们直接加冰, 操作程序是:
A 将一层金枪鱼放置在一层厚厚的冰上面, 金枪鱼的腹部朝下。用冰完全包住每一尾金枪鱼, 鱼鳃和腹腔内也要加冰;
B 避免堆积过高的鱼层, 一般不超过3层;
C 避免将金枪鱼接触冰箱或者鱼舱, 也避免金枪鱼之间相互接触;
D 当金枪鱼立即用冰裹住时, 金枪鱼发出的热量, 直接将融化冰块。这样将产生空气囊, 这些囊将隔离金枪鱼, 并妨碍金枪鱼进一步被制冷;
E 24小时以后, 按照上述程序加冰再做一次, 这样可以消除空气囊;
F 与海水制冷不同, 这种方法不需要纱布套来保护金枪鱼的外观;
G 这种加冰保存金枪鱼时间可以达到2周。
(5)海水制冷保藏法
有些延绳钓渔船将金枪鱼储藏在冷却的海水中, 金枪鱼在冷却海水中可以保存几天, 但是不应超过1周。
(6)金枪鱼转载时的注意事项:
A 从冰中取出金枪鱼的时候, 不要拧金枪鱼, 以免在金枪鱼鱼体上产生皱纹, 损坏金枪鱼的外部形态。移动金枪鱼时, 要抓金枪鱼鱼头, 而不是金枪鱼尾部;
B 鱼体需要轻拿轻放, 不要在甲板上扔丢或者拖移;
C 鱼体在空气中或者在阳光下不要暴露太长。尽快将金枪鱼鱼体放在冰中, 或者打好包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