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海工装备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与产品 >> 海事海工装备

鱿鱼光诱手持延绳钓

  鱿鱼光诱手持延绳钓是福建省惠安县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之一,有悠久的历史,但其作业规模和产量产值一直难以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以竹筏为作业单位(人工摇橹),劳动强度大,抗风浪能力差,安全系数小,翻竹筏造成渔民落水时有发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传统钓具以鱿胴为饵料,不仅浪费大量的鱿鱼,而且制作鱿胴较麻烦。针对上述问题,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是所设计的玻璃钢艇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安全系数和作业性能。二是试验的钓具既保持惠安传统特色,又 有创新发展,使其从根本上消除大量鱿鱼的浪费和给渔民带来的麻烦。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改竹筏为玻璃钢艇。二是改人工摇橹为动力驱驶。三是改需饵料钓钩为拟饵复钩钓,并适当地缩小支线间距和长度。通过2003年4月~8月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鱿鱼光诱手持延绳钓作业性能优于传统作业,取得了提高捕鱼效能、促进安全高产的效果。

  一、试验设备和方法

  1、渔船试验船为闽惠渔8236渔船,主船船长22m,船宽5.5m,型深1.6 m,吨位40t,主机马力150匹,背带玻璃钢艇2只(每只可供2~3人作业),竹筏18只(每只仅供1人作业),船员数26人。

  2、渔具鱿鱼光诱手持延绳钓渔具是由一只玻璃钢艇(竹筏)、一盏汽灯、2支~3支手持延绳钓组成。

  3、玻璃钢艇艇长5.7m,艇宽2.1m,型深0.7m,排水量3.5t,净载量1.5t。

  4、汽油挂机在玻璃钢艇上安装15匹汽油挂机1台。

  5、手持延绳钓在传统手持单钩延绳钓(50m×4门)基础上,将传统每门支线间距6.6m改为1.0m,每门支线长3.3m改为0.8m;将单钩钓改为拟饵复钩钓(日本产),其形状如鱿鱼,高为10cm,最大直径为2.5cm。其颜色由上红(或橙或青或绿或黑或灰等)与下白组成。其底部有两层小钓钩,高为1.7cm,直径为1.0cm,每层间距1cm,每层有14门小钓钩,每门小钓钩尖长0.7cm,共28门。

  6、方法该试验全部采用技改后的鱿鱼手持延绳钓钓具,并要求记录捕捞日记,内容包括每次生产日期、作业海区、水深、水温、 水色、渔获情况(包括玻璃钢艇与竹筏对比情况),同时记录每航次的经济效益。

  二、结果与分析

  1、玻璃钢艇优于竹筏的作业性能分析

  (1)在安全方面,可大幅度 提高抗风浪能力和安全系数,让渔民安心作业;在生产方面,既可增加作业人员1~2名,又不会造成钓具缠绕竹缝的现象,更适应作业渔场向外海扩展的需要。

  (2)为了解决传统竹筏人工 摇橹和自航速度能力受限制造成大量时间浪费等问题,在玻璃钢艇上安装汽油挂机,用动力取代人工摇橹,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加快寻找中心渔场及收回主船的速度,有效地增加作业时间。

  2、试验钓具作业性能分析

  (1)拟饵复钩钓的适渔性分析拟饵复钩钓在海水里发光,正是鱿鱼所喜欢的光色,鱿鱼对其呈平稳地集聚状态,比传统采用鱿胴作饵料发光的诱鱼的效果更佳,钓获率更高。

  (2)支线间距和长度的适渔性分析试验钓具的各门支线间距为1.0m,比传统(间距6.6m)缩小5.6m,支线长度为0.8m,比传统(长度3.3m)缩小2.5m。试验表明,支线间距和长度减少,既有利于钓具的沉降,又能减少支线的断落,更给操作带来方便,捕捞效果更佳。

  3、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船改进成功后,于2003年4月28日至8月31日在闽南、粤东、台湾浅滩渔场一共进行了13航次76个作业日的生产,总产鱿鱼48.12t,创产值96.24万元,与去年同期(总产35.22t,产值56.45万元)对比,总产增长36.63%,产值增长70.49%。试验钓具在玻璃钢艇与竹筏生产效益对比:全汛玻璃钢艇人均产鱿鱼2.41t,人均产值4.82万元;全汛竹筏人均产鱿鱼1.65t,人均产值3.23 万元,玻璃钢艇产量增幅为46.06%;产值增幅为49.23%。试验钓具与传统钓具(均在竹筏上作业)生产效益对比:试验钓 具人均产鱿鱼1.65t,人均产值3.23万元,传统钓具人均产鱿鱼1.24t,人均产值1.88万元,试验钓具产量增幅为33.06%,产值增 幅为71.81%。试验钓具节能显著:采用拟饵复钩钓比传统采用鱿鱼作饵料,每人每夜平均可节省鱿鱼1.5kg,该试验船全汛可节省鱿鱼2964kg。按当年市场价格(约20元/kg)计算为5.93万元。

  三、今后建议

  为使惠安县鱿鱼光诱手持延绳钓作业能健康持续发展,根据试验船的生产实践,特建议如下:

  1、用电灯取代汽灯

  根据鱿鱼趋光集群的特性,在玻璃钢艇上安装发动机,采用水上灯和水下灯相结合的方法,能更有效地大面积诱集鱿鱼,提高上钓率。

  2、适当发展鱿钓作业闽南、粤东、台湾浅滩渔场鱿鱼资源丰富,适当发展这种不损害渔业资源且在我国沿海群众渔业中久负盛名的鱿钓作业,既有利于调整近海捕捞结构,又是海洋捕捞的一个出路和增加创汇的有力措施。

  3、做好试验的推广工作该试验不足一个月,由于其生产效益显著,在当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先后有闽惠渔8201、8164、8253等渔船进行此项捕捞技术改革,据调查,这些改革后的渔船生产效益都较显著。但由于技改(尤其是将竹筏全部改为玻璃钢艇)需要一定的资金,单靠渔民自身的力量,一时难以快速发展,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好试验的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