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带船归拖白练”盛景能否重现?
渔民们在制作鱼饵。 带鱼有北上南下的习性,来回都要经过温台渔场。 钓带船的渔民们按照它的洄游规律,从端午节到次年元宵节,先扬帆北上,经过鱼山渔场,再到舟山渔场东南角进行生产作业,在伏季休渔开埠后20天左右被拖网、张网、围网等作业船只挤出舟山渔场,一路南下回到位于玉环县的温台渔场进行作业。这一路,渔民们可谓乘风破浪,千里追捕。他们虽然远离家小,辛苦劳累,但如逢好的年成,那也会是“带鱼两头尖,赚钱像神仙”了。只是,随着各类捕捞方式的不断兴盛,钓带这种作业方式已经难逢好年成。虽然台州有着悠久的钓带历史,但钓带未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还是困扰了很多从事这一产业的老渔民。 曾经的“杨妃带”都是钓上来的 据介绍,台州的延绳钓始于明嘉靖年间,由福建省崇武县渔民至坎门一带作业时传入,至今已有500年历史,分为大钓、小钓两种形式。坎门镇早已开始了延绳钓捕捞作业方式,这是捕捞带鱼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无法想象500多年前渔民钓捕带鱼的情景,但150年前的清代文人对此有过描述。同治年间任温处道观察的方鼎锐,就写过带鱼生产盛况的《杨妃带》诗: 玉环巨舶竞分旗, 共祝今年海水肥。 钓带船归拖白练, 词人附会说杨妃。 遇上渔况好,钓捕带鱼的渔船归港时,船后白浪花与舱板银带鱼互相映照,总会让诗人浮想联翩。从地名玉环想到贵妃杨玉环,于是便把带鱼称为“杨妃带”了。 在玉环坎门一带,流传着很多渔谚,有长期实践经验的渔民,把钓捕带鱼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凝结成简练而形象的渔谚,广为流传。比如“白露天,带鱼满船尖”,说的是带鱼的生产季节。带鱼从立秋开始洄游到东海渔场,到白露形成秋季渔汛,这时钓捕到的带鱼称“秋白带”。冬至前后的冬季渔汛,是带鱼旺发期,鱼身更为肥美。 船老大陈才文最常念叨的一句谚语就是“乌贼靠拖来,带鱼靠冻来”,说的是带鱼生产与气候的关系。“水温高,带鱼发得不好,水温低,带鱼就发得旺。所以又有‘冬至过,年关未,带鱼成柴片’之说,意思是冬至到春节前天气寒冷,带鱼会像木柴一样肥厚。”陈才文说,还有“冬至前后,带鱼相咬”,说的是带鱼的生活习性:带鱼牙齿尖利,是凶猛又贪婪的肉食性鱼类,它们不但吃其他的鱼,同类之间也会相残,常常是这条鱼咬那条鱼的尾巴,而另一条鱼又咬住这条鱼的尾巴,咬住不肯松口。所以渔民们钓捕时,钓到的是一条,有时提出海面却是一串。 “带鱼的捕捞方法,主要为钓捕和网捕。过去一些渔民用白底船钓带鱼,又利用带鱼相残的习性,把预先备好的带鱼切成片作钓饵。后来船具有所改进,换用钓艚等大一些的船只。”陈才文说,用钓捕方法生产的带鱼称“钓带”,鱼身肥厚,外表的银白色光泽保留较好,一般在市场上价格偏贵。 后来大多数渔民用网捕,用的都是大船背仔船的组合式船体。“几十年下来,我们用的都是这样的组合船只。”陈才文说,现在渔民们用渔轮,以围网、拖网方式生产,产量比钓捕高,但对渔业资源的杀伤力很大,其实很不环保。另外,入了网的带鱼因挣扎不已且互相撕咬,银鳞脱落,与钓带相比,外表的看相就逊色多了。 台州延绳钓历史悠久 台州的延绳钓历史悠久。据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出示的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50年代,台州就开始盛行背仔作业,单产迅速提高。1956年,全区有大钓33艘,小钓1208艘,产量2.48万吨,占海洋捕捞总产量35%。 上世纪60年代初改革钓具,有大钓船80艘,小钓船900艘,从钓渔民1.3万人。 上世纪70年代,因近海渔场拥挤,钓业下滑。 上世纪80年代前期,经政府重点扶持,钓业回升,1983年,有钓机127艘,小钓252艘。拖虾作业发展后,钓船纷纷改为拖虾。1990年,尚有钓船34艘。 “带鱼延绳钓极具地方特色。”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专职主委林咸熙说,清代学者赵学敏著述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记载了清代的带鱼钓法:“用大绳一根,套竹筒作浮子,顺浮洋面,缀小绳一百二十根,每小绳头上拴铜丝一尺,铜丝头拴铁钩长三寸,即以带鱼为饵,未得带鱼之先,则以鼻涕鱼代之,凡钓海鱼皆如此。”现在,玉环带鱼第一风出去钓带鱼时,夏天用活泥鳅、冷冻青占鱼作饵,冬天则用猪瘦肉作饵。 “我在船上干了快40年了,一辈子没干过其他行业。”陈才文说,这个行业太辛苦,遇见好年成,能赚得好的话,心里还挺高兴的,但现在海里鱼也渐渐少了,拖、张、围网的人那么多,很少遇见好年成。 在陈才文的船上,有一位前手也在钓带船上干了将近一辈子。陈老大用手一指,记者看到那位前手正在忙碌地收拾网具,“前手这个活计其实靠的就是体力,年轻时,大家体力都旺盛,所以这位前手的工资很低,是我们船上钱拿得最少的。现在我们年纪都大了,体力渐渐不支,所以前手就很吃香,现在这个位置的工资是全船中最高的。” 带鱼延绳钓,路在何方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玉环县坎门镇,从事带鱼延绳钓的渔船一般背仔船有八九只,每只仔船备钓具二三十篮。每篮主干线长200米左右,配支线56根,支线下接合金钢丝,再连钓钩,配以7个浮子、3个沉子,2篮共用1根浮竹标。 每年阴历5月,大致在端午节过后,带鱼延绳钓船开始了一年的作业;在次年元宵节前后,结束钓带作业。 在钓带鱼的季节,只要风力小于7级,仔船都能承受得住,钓船就开赴渔场生产。即使如此,一年里,他们的生产时间也只有100天左右。阴历5月份至8月份,主要在舟山渔场188、189、194、195海区生产。伏休开捕捞后20天左右,被拖网、帆张网、流刺网等作业船只挤出了舟山渔场,这批船转移到温台渔场中部的222、230等海区。 在生产的季节里,每天凌晨3点左右,这群平均年龄50岁的老渔民就开始忙碌了。背8仔的钓船,每艘船上都有42位渔民,其中母船上10人,每只仔船上4人,所有人不管处于什么技术岗位,没有一位可以清闲。 带鱼延绳钓的作业方式虽然很环保,但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却很令人担心。陈才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目前整个东海渔场就只剩下玉环县坎门镇的5条钓带船还一直在坚守着。其实,这些船员年纪都已经大了,而那些年轻船员又不肯加入到这支队伍里。“主要是因为钓带的方式太古老,与其他作业方式相比,这种作业方式相对来说有点落后,并且太薄利,没人肯干。”陈才文说,真担心这一传统的作业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