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e aquaculture equipment
Your current position:Home >> Industry and product >> Marine aquaculture equipment我国渔船捕捞装备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1国内外渔船捕捞装备的发展状况 (1)国内渔船捕捞装备发展现状 捕捞装备主要是围绕渔船作业方式来匹配的。目前国内渔船的作业主要是:拖网、围网、流网、张网、延绳钓、鱿钓等作业方式。拖网以底拖网为主,围网以中小型围网为主,流网和张网以群众性渔船为主,延绳钓以金枪鱼延绳钓和延绳笼为主,鱿钓主要以远洋作业为主。其中大型流刺网和底拖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较严重,应限制数量或逐渐淘汰。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作业渔船船龄都较长,其配备的捕捞装备和助渔导航等设备都相对落后。拖网作业的捕捞设备绞纲机,虽然已采用液压传动技术,但在控制技术方面和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产品规格也相对较少,目前国内制造的最大的拖网液压绞机的规格为2×80 kN/100 min, 350 kW,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于2000年研制的产品,但适用于更大型拖网渔船的绞纲机,国内还处于空白状态。 我国自行设计的围网船基本都在1 000 hp以下,其中群众性围网船主要以小型灯光围网渔船为主。我国围网作业的捕捞装备主要为:绞纲机、动力滑车、舷边滚筒、尾部起网机、理网机等;多滚筒的围网起网机虽已研制成功,但由于作业习惯的原因而难以得到推广。金枪鱼延绳钓和鱿鱼钓作业渔船的捕捞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国产的延绳钓机和鱿鱼钓机在可靠性等主要性能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远洋金枪鱼钓与鱿钓作业的需要,国产化的延绳钓机设备仅有干绳起钓机。综合来看,我国渔船及捕捞装备的技术水平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 (2)国外渔船捕捞装备发展现状 海洋渔业发达国家注重发展大型或特大型渔船,特别是拖网和围网渔船。但同时也相当注重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淘汰具有掠夺性捕捞的渔具渔法,优先发展选择性捕捞。如有些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拖网作业,大力发展围网船和钓捕船进行中上层鱼类资源开发,采用严格的配额制度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国外大型拖网船,其总长达到140 m多,宽18 m多,航速达17 kn,鱼舱容积达11 320m3,主要进行中上层拖网;国外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船长也达到100m多,航速达到17 kn;钓船一般以中小型船为主。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渔船,一般都配备了先进的捕捞装备和助渔导航电子设备。围网、拖网捕捞装备一般都采用先进的液压传动与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操作安全、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绞纲机拖力达到100吨多,速度快,效率高。钓捕设备以自动钓为主。 金枪鱼围网发端于美国,随后日本、韩国以及西班牙和法国也快速发展。金枪鱼围网渔船要求具有快速性和良好操纵性,其中动力滑车的起网速度、理网机控制以及其它捕捞设备的操作协调性都比一般围网作业的要求高。例如美国Marco公司生产的动力滑车的起网速度达到90 m/min,如此高的起网速度,必然要求动力滑车及其它捕捞设备具有良好的工作协调性。 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由日本最先开发,韩国也较早具有建造这种船的能力,我国近年来也开始设计建造。先进的延绳钓作业船匹配了全套自动化延绳钓装备,主要由运绳机、自动装饵机、自动投绳机、干线起绳机、支线起绳机等组成。日本和美国是主要的技术研发和制造国,澳大利亚、韩国和中国台湾也有这类产品。欧洲在延绳钓机的研发上具有相当的水平,如挪威Mustad AutolineSystem自动钓系统,最多可配备6万把钓钩,并实现了自动起放钓。日本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及捕捞设备种类比较多,设备操作较复杂,但设备配置及布置比较灵活,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海洋渔业发达国家在发展大型渔船的同时,也在发展中小型渔船,以满足近海捕捞的生产需要。其特点主要是:一是发展多用途作业渔船;二是装备现代化的捕捞设备和助渔导航设备;三是小型渔船玻璃钢化。 2我国渔船捕捞装备发展方向与重点 规划我国渔船捕捞装备技术的发展战略,要符合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形势及发展状况要求。我国目前有机动渔船40万艘多,其中大部分为海洋渔船,海洋捕捞强度超过了渔业资源的良性再生能力,因此,近海捕捞业在目前以及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当限制发展。 我国目前捕捞产量最高的是拖网(以底拖网为主),其次是定置网和流刺网,而选择性较强的围网和钓捕作业方式的产量却不高。这说明我国渔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严重破坏海洋渔业资源的渔具渔法,捕捞作业缺乏选择性。因此,未来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结构调整方面。宏观上以减少近海捕捞渔船,由捕转养,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微观上对渔船捕捞的结构也要进行适当调整,如对渔船船型、作业方式、渔具渔法、捕捞装备、助渔及导航设备、渔船环保设备等方面进行技术革新。 (1)近海渔船捕捞装备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近海以发展中小型渔船为主,不断改进完善渔船船型;采用节能技术,安装环保设备保障海洋环境;安装助导航无线电设备,确保渔船安全生产与航行;开展选择性捕捞渔具渔法研究,优先发展围网和钓捕渔船,适当开发多种作业渔船。同时要加大捕捞装备技术的开发力度,使中型渔船的捕捞设备完全实现液压化,并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在钢材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借鉴日本海洋渔业的发展经验,大力发展小型玻璃钢渔船。 (2)远洋渔船捕捞装备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从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合理利用远洋渔业资源考虑,我国应发展围网、钓捕等选择性捕捞,适当调整拖网作业渔船。 ①建造大型拖网渔船和加工船。拖网作业的主要设备采用液压传动技术,并重点开展系统控制研究,使液压传动技术与电子自动化技术有效结合,实现拖网作业高效、安全、自动化。 ②发展大中型围网渔船,特别应尽早开发满足金枪鱼作业需要的围网渔船及捕捞装备。由于金枪鱼围网作业要求高速起网,捕捞设备控制协调性尤为重要,应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使多卷筒括纲绞机、支索绞机、吊杆绞机、变幅回转吊杆、动力滑车、理网机等液压传动设备的运行控制协调化,完成围网作业的自动化,重点开展多卷筒绞纲机、动力滑车、理网机及控制系统研究。 ③钓捕渔船主要发展专业化的金枪鱼延绳钓以及鱿鱼钓船。金枪鱼延绳钓船以中小型钢质或玻璃钢渔船为主,鱿鱼钓船以大中型渔船为主。在延绳钓机成套设备的开发过程中,要优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提高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3保障措施及条件 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恢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是前提。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经济同步、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使渔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1)从政策、制度和法制方面着手逐渐恢复我国渔业资源。长期坚持禁鱼、休鱼制度,并建立总可捕量(TAC)制度,严禁过度捕捞;国家应从经济和政策上鼓励发展选择性捕捞作业方式,逐步淘汰、禁止破坏性强的捕捞作业方式。 (2)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保护我国渔业资源。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海水养殖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抗风浪网箱养殖等健康增养殖模式,以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减小近海捕捞压力。 (3)发展人工鱼礁,改善渔业环境。合理投放布置人工鱼礁,有利于藻类、贝类和鱼类等生物物种的集聚、繁殖、索饵成长,形成稳定的渔业资源和捕捞场所,改善渔业环境。 (4)加大科研投入,开展渔业捕捞技术与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研究。加大围网、钓捕等选择性捕捞作业方式及其捕捞装备的科研投入,逐步使围网、拖网捕捞装备液压化、自动化,助渔电子设备现代化,尽早摆脱依赖进口国外二手旧设备的现状。国家从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确保科研成果产业化,根据我国渔业总体发展目标,分阶段使我国海洋捕捞业形成合理化格局,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及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